深圳大相國際認為的互惠原理:人們總是習慣用于使用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它是一種深深扎跟于人們心中的隱藏機制。一旦場景合適,就會立即啟動。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當你給別人好處的同時,別人也不會對此無動于衷,一定會以相似的行為去回報。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都存在著廣泛的互惠系統(tǒng),這種先給予再索取的的思路可以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種行為。
超市里經(jīng)常舉辦一些新品牌的免費試吃活動,試吃過后很多人會買下以前從未嘗試過的食物,甚至連價格都不問。在給用戶的邀請函中放一點小禮物,就有可能增加對方對自己品牌和個人好感,這些都是互惠原理的潛在影響。
北京一家知名茶葉店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多次利用互惠原理售賣茶葉,當用戶上門買茶葉的時候,用戶買200元一斤的茶葉,就送給他半兩500元一斤的茶葉;買1000元一斤的茶葉,就送他半兩2000元一斤的茶葉。用戶不得不接受店家的饋贈,心中會產(chǎn)生一種愧疚感,在下一次購買時會主動選擇該茶葉店,而且回家后習慣了喝好茶,喝過500元的茶,就不愿意喝200元的茶了。通過這個方式,同一個買茶的人一生在店里的茶葉消費增加了2-3倍,一年的銷售額整體增加了2-3倍。
深圳大相國際傳媒認為互惠具有壓倒性的力量,在說服人們、讓人們順從方面最有效。一些頂級銷售在工作中往往保持與客戶的聯(lián)系,然后不斷地從感情和物質層面給予恩惠,等到需要這些客戶的時候。這是一種從情感到物質的雙重互惠,最后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不論是主動索取的好處,還是不請自來的好處,用戶都會產(chǎn)生負債感,或者至少會讓用戶會讓用戶內心產(chǎn)生少許芥蒂或者掛念。這種負債感往往促使用戶現(xiàn)在或者以后,無論如何要做點什么。在品牌上的最普遍的應用莫過于到店免費或者優(yōu)惠,但因為目前免費或者優(yōu)惠策略已經(jīng)泛濫,導致用戶對于這些所謂的免費、優(yōu)惠措施完全無感,當恩惠很難被感知到時,也就很難被接受,沒有接受就很難產(chǎn)生負債感,所以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好的實施互惠原理的策略是“先大后小”“拒絕-退讓”原則。當想讓用戶答應您的一個請求時,你先提出一個比較大的、極有可能會被拒絕的請求,然后用戶拒絕這個請求后,你再提出一個小一些的、真正想要的請求,用戶心中往往就會認為這第二個請求是你做出的讓步,覺得自己也有義務做出相應的讓步。跟接受了他人的恩惠一樣,這種“必須回報他人所做出的讓步”的責任感和負債感會促使用戶答應你的第二個請求。
服裝店的服務員一定會先帶用戶去看號稱本季度最潮卻也最貴的服裝,鼓勵用戶試穿,當用戶基于各種原因不想購買這件時,出于虧欠心理,他們通常會選擇購買其他的產(chǎn)品。
大相認為利用互惠原理是新建品牌獲取消費者順從的有效策略,有些要求若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但靠著互惠原理,品牌很容易讓人接受。